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嘉定娱乐网 >> 林一峰

专家热议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电影评论建设宣萱

发布时间:2022-07-28 05:46:33

专家热议: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电影评论建设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40年来,与时代同步伐,与电影实践相向而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近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40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20多位行业专家就新媒体时代电影评论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以评论促创作,以评论引领文艺高峰建设。中国电影评论要成为观众与电影创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合力推进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继承优良传统 淬炼评论专业品格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至今,为中国电影评论事业积攒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评论体系。40年前的1981年1月,钟惦棐先生等学界前辈创立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40年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随着电影的生态变化砥砺前行,在引领中国电影评论发展和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赵卫防表示。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谈到,这十几年来,在建立中国电影理论评论体系方面,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我们在总结中国电影理论模式、建立中国电影美学、发扬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继承中国电影的民族传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钟惦棐先生有一句名言:评论和理论要走在前面。在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来,新媒体时代,电影评论的途径和方式会多样化现代化,但是评论的宗旨不能变。钟惦棐生前明确指出,影评的焦点是求美而不是唯票房论。

面向实践,面向观众,面向银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饶曙光表示,中国电影评论要始终发扬六个面向的优良传统,坚持专业品格,做到信——电影批评的说服力达——电影批评的穿透力雅——电影批评的适应力。

新时代新挑战 树立艺术高地风向标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的批评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电影评论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始终致力于打造具有社会引领性的电影评论,近年来中国电影批评更加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不断赓续、建构和蜕变。

中国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表示,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评论,我们不仅要考虑电影创作者与电影观众,电影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更新;同时还要考虑全球化与本土化语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这四个要素。

专业性一直是中国电影评论的重要维度。《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坚持专业性在新媒体时代下尤其重要,同时也要注重现场感。让专业影评有效抵达中国电影的现场,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助力问题的解决。

影评就是观众的向导,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这个理念,启发观众对历史和美学方面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认为,一名合格的电影评论者要理性、清醒和勇敢,这样在面对新媒体时代以及资本力量时,才能秉持电影评论的专业性。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陆红实肯定了40年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对大众影评的引领性,同时也指出,我们的电影评论要在坚持专业立场、艺术审美的前提下,表达上更感性,更有时代气息,突出个性化的短语表达。同时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百花齐放的评论队伍。

呼唤精品重视高质量发展 无愧时代使命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评论的发展是不断赓续传统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使命感。未来中国电影评论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未来中国电影评论核心首先要高举中国特色的旗帜。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去建构中国电影评论独特的话锋。依托中国电影的实践,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出中国人的价值、精神、境界和情感。这样的电影评论才是接地气,才是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才是真正有广泛的人民性。

同时,胡智锋也表示要重视高质量发展,强调传承与创新。在新媒体时代,电影评论的数量丰富了,但是可以引发持续影响力的评论作品相对较少。中国电影评论的优良传统应当传承下去。在传承与创新中努力培育新的土壤,培养新的创作和文化,就是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引领做出新贡献。

600kN液压数显万能试验机

200kN电液伺服材料疲劳试验装置

EZ-6线材扭转试验机

人造板木材试验机

恒加荷压力试验机

友情链接